欢迎访问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我们一直用心服务 值得您的信赖!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学习园地 > 

【学习园地】中医经典理论学习——《伤寒论》必背原文(二十七)



《伤寒论》必背原文(二十七)


【原文】

太阳病,发汗后,大汗出,胃中干,烦躁不得眠,欲得饮水者,少少与饮之,令胃气和则愈。若脉浮,小便不利,微热消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(71)



【注解】

①胃中干:指胃中津液耗伤,阴液不足。


②少少与饮之:给病人少量多次的慢慢饮水。


③消渴:指口渴多饮,但消耗了大量的水,口渴仍然不能缓解的症状,和“消渴”病的概念不同。



【释义】


本条论胃中津伤证与太阳蓄水证的证治及其鉴别。


从“太阳病”至“令胃气和则愈”,叙述了太阳病发汗后,汗出过多,损伤津液,致使胃中津伤而干燥的证治。胃中津伤,阴虚则阳盛,津亏则气燥,阳盛气燥,则心神不宁而烦躁不得眠。津亏于内,必有求于外,故见口渴,欲得饮水。证轻者,可给病人少量多次的饮温热之水,以滋胃润燥,使津液慢慢恢复。待胃气调和,诸证则愈。汗后津伤之余,胃气亦比较虚弱,运化功能低下,所以切忌暴饮冷水,以免导致胃虚水停。当然,如果胃中燥热较严重,用饮水疗法而不能缓解的,可以酌情使用白虎汤、白虎加人参汤、竹叶石膏汤一类,清热生津。本条虽然没有谈到这种治疗方法,但道理是一样的。


从“若脉浮”至“五苓散主之”,叙述了太阳病发汗后,表邪不解,邪气循经入腑,肪胱气化不利,导致太阳蓄水的证治。脉浮,身有微热,为太阳表邪未解。小便不利,为部分邪气循经入腑,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所致。膀胱气化不利,津液不能输布上承,故见渴欲饮水。但因气化不利,饮水后津液仍然不能气化布达,所以口渴不除,因此就形成了“消渴”。本证外有表邪不解,内有膀胱蓄水,故用五苓散化气行水,外疏内利,表里两解。


本条前半段论述汗后津伤,胃中干燥,证见口渴、烦躁不得眠。后半段论述汗后邪气由经入腑,致使膀胱气化不利而成蓄水,证见小便不利、消渴等。两者虽都有“渴”,但病机不同,治法各异,并列论述,以资鉴别。


五苓散方

五苓散治太阳腑,白术泽泻猪茯苓,

桂枝化气兼解表,小便通利烦渴清。



上一篇:【学习园地】中医经典理论学习——《伤寒论》必背原文(二十八)
下一篇:【学习园地】中医经典理论学习——《伤寒论》必背原文(二十六)

服务电话:17758842565/6166034

地  址: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大同镇同阳路340号

乘车路线:乘坐101路公交车到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站牌下车

版权所有: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 黑ICP备17007858号-1  

黑公网安备 23060602000005号